

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> 企业新闻> 肩负起高铁站房设计的时代担当 ——访我院总建筑师孙世胜
简介:车站的地域特质是车站方案设计考虑的重要问题,我国地域辽阔,不同地区地域环境、人文特色差异很大,这也是车站建筑设计的创作源泉和文化根基。当然对于地域性的表达有很多...
库尔勒站
揭阳北站
峨眉站
南通西站
总建筑师孙世胜
车站的地域特质是车站方案设计考虑的重要问题,我国地域辽阔,不同地区地域环境、人文特色差异很大,这也是车站建筑设计的创作源泉和文化根基。当然对于地域性的表达有很多方面,涉及自然气候,外在形式,空间形态,技术与材料等等,在对地域性的表达上,应该“神似而不形似”,要反映地域文化的神韵,而非表皮装饰手法;借鉴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,而非照搬照套。
在孙世胜看来,建筑的外观是“大印象”,可以是抽象的,但是剥离表面,建筑的内在是具象的,尤其是高铁站房。好的高铁站房是“城市名片”,许多旅客会在这里驻足拍照留念,但人与空间关系的互动性才是高铁站房的内在,车站内部功能应贯彻“以人为本”的设计理念。
以旅客的整个候车流程——“到达候车空间--寻找检票口--在座椅区等待--(购物)--(如厕)--检票上车”,每个环节都对应着该行为发生的地点及其对空间的要求,需要仔细针对每个环节的需求对空间进行细致考虑。同时要对使用人群进行细分考虑,如老年人无障碍设计等;还应考虑使用者的心理状态,以及个性化设计等,这些都是一个好的高铁站房的内在,建筑的功能性做的好,犹如传世珠宝,会有很长的“寿命”。
中铁时代建筑院新一代年轻设计师在孙世胜和他的专家团队指引下,精心设计,集思广益,打造既满足旅客出行要求又美观大方的“内在”。南方湿热,需要考虑通风,北方寒冷,需要考虑供暖,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放在高铁站房的设计上都包含许多区域性区别。
现阶段的高铁站房设计,大多是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,功能性占据主导,如何实现融入综合体的设计,嵌入商业、办公、城市生活等模块,将按站城融合的理念,把高铁站作为城市功能性建设的自然组成部分。车站的建设不会成为区域交通的阻隔,而是将和城区建设有机融合,更多的考虑城市功能的融入,进出站、乘火车等交通功能只是站内的功能之一,更多的将是城市生活的功能。根据这一理念,中铁时代建筑院的设计师们在孙世胜的带领下,早已开始对高铁站房整体设计带动区域整体开发展开研究性设计,包括商业购物、休闲娱乐、休憩办公等。
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,体现在铁路站房上更是如此,采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北斗定位、5G通信、人工智能、BIM等先进技术,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,使未来高铁站房成为城市生活新节点,而不是现阶段的“高铁站房+车站广场”设计模式。
另一方面,未来的高铁站应该是绿色、生态的,孙世胜与中铁时代建筑院的设计师们也未雨绸缪。探索是人类的天性,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许多企业早已把对未来的研究作为能够长期发展的关键,中铁时代建筑院也成立了绿色发展研究中心,对绿色建筑、生态环境保护、智慧城市、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展开研究,力争走在时代的前沿。
对于青年设计师来说,他们往往有足够的自信心,想做与众不同的作品,但是缺乏经验。往往以自己主观的情怀去设计建筑,用甲方的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作品。设计作为一种职业,孙世胜希望年轻设计师们多学习,多交流,努力调整这种观念。另外,要多关注国家的大政策,加强自己对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面的耕种,习总书记说过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让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深入人心,将是每一位有理想的设计师们的使命担当!